周佛海说他羡慕陈公博,汪精卫重才,陈公博说汪精卫也和他提起过周佛海,说他能干体贴。陈公博打算留在国内,汪精卫这次未必会在欧洲久留,因为以前汪精卫离开汪夫人都会陪伴,但这次汪夫人不走。汪精卫叫陈公博进病房商量,周佛海请他问一句愿不愿意见自己。陈公博说不同意见,汪精卫哭了。
马上就是新年了,朱德发来以个人名义的第一封电报,他在党和中的声望,张国焘也不敢硬来。但张国焘的狂妄出乎林育英的意料,请林育英以共产国际特派员的身份继续发报,中央也可以适当答应他一些条件,也许有可能把张国焘争取来。林育英发来的回电不认可张国焘的观点,并表示他可以成立西南局,这是最大的诚意。朱德苦口婆心地劝说,党中央在陕北建立了稳定的根据地,四方面军眼看就要弹尽粮绝了,大家都想改变路线。张国焘依旧顽固,说要再想想。在多重压力下,张国焘宣布取消另立临时中央,红四方面军与红二方面军顺利会师,决定北上,与红一方面军顺利会师。林育英很诧异,张国焘能够决定新中国的发展道路,他却置若罔闻,没有改变对中国革命的态度,中央的态度,他一直是这样的。
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说服蒋介石在西安发动兵变,西安事变爆发。张国焘主张杀掉蒋介石,张闻天认为他把事情想的太过于简单了。认为杀了蒋介石,日本方面怕是会很高兴,为了举国一致抗日,蒋介石还不能杀,甚至还要放。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周恩来马上带人去西安为事变情况详尽了解。士兵们听说中央主张不杀蒋介石都很不解,他们有血海深仇,杀了他都不足以平愤。很理解大家的心情,他的家人也死在派手里,他也想报仇,但民族危亡之际不能意气用事。深知蒋介石怕死,现在被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囚禁,必然会选择抗日。国共合作一致抗日是目前大势所趋,等把侵略者赶出中国,有仇报仇绝不手软。如果能够一致。我们现在就走吧。
潘兰珍早早来了监狱,说陈独秀儿子要来,她便买了不少好菜,狱警也不明白陈独秀一个糟老头子怎么能娶到这么死心塌地的老婆。陈松年来了,他得了一个女儿,潘兰珍特意做了一件衣服给他。作为父亲陈独秀有私心,巴不得蒋介石立刻被杀,但仔细想想现在还不是报仇的时候,放下家仇共赴国难这才是正确的。潘兰珍挺喜欢他的文章的,狱警有次用针戳自己女儿的脚,陈愤怒的写下了后半段:潘兰年家中,众人劝之,均不为例。
汪精卫让陈公博和汪夫人去接他下船,陈公博马上要去香港。说起目前的局面,陈公博倒没想过恢复职位,秘书埋怨周佛海后来居上。蒋介石汪精卫返回南京,蒋介石派周佛海去迎接汪精卫,为今后的阵营转换埋下了影子。李达父亲病重不得不回老家,王会悟来学校送样书,这是李达写的《现代学》,革命者几乎人手一册。王会悟想起了,当年是他鼓励李达要把理论和国情在一起研究,二人想把这本书寄给他,奈何不知道他的具体地址。李达在新加坡度过晚年,认识了孙中山,他喜欢文字学,后来不断尝试,发现真正的不是所谓的写出伟大的著作就叫伟大的家,而是非凡的思想家和思想工作者。
卢沟桥事变后,全国性抗战开始,更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告诉大家要做好心理准备,要在全国建立革命根据地。陈独秀在内的大批被释放,陈独秀拒绝提出的优厚条件,暂住在学生傅斯年家中。包惠僧来看望他,现在他在内政部做参事。陈独秀见包惠僧变化不小,包惠僧感叹他有一家老小要养如何意气风发地起来。陈独秀看见自己给报社写的声明没有登出来很是着急,包惠僧说南京方面怕不会登声明,劝他算了,陈独秀却不肯罢休。有些东西是值得他们为之奋斗坚守的,陈独秀并不放弃。革命事业已经走向胜利,为了这个目标,我们大家已经战斗了两个星期了。
李心田和王会悟一起收拾东西,王会悟听说有人藏了抗日书籍被抓,好在李达在抗日前就离开了北平,不然以他的脾气她真是怕呀。李达与王会悟十分恩爱,两人经常一起读书,并带着全家移居美国。
Powered by 大克拉剧情网 http://www.79688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