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云为世子上香祈福,顺便与道衍大师谈话,有些话是她不便对朱棣说的,只能让道衍转告。目前朝廷上重伐漠北之势已经如火如荼,朱棣考虑要不要上表。道衍寥寥几句给他出了主意,就看朱棣怎么说此事了。北伐耗资巨大,可朱元璋认为,一次的北伐肃清漠北,虽然看似靡费甚多,可也抵得过几次的北伐。朱元璋让太子看朱棣的奏表,他的话说得非常好听,表示只要父皇派他从征,不管派来的大将军是谁,他都会尽忠服从命令。朱元璋决定,这一次不止派朱棣从征,还要再加上老三晋王。据说他的新任大将军是博罗侯子良,一个谈笑风生的猛将,以朱棣的智商,没有什么能差到哪里去。
很快,朱元璋当朝下诏,封蓝玉为征敌大将军,而燕王久居北平,虏敌备详,可为左副将军,晋王为右副将军。李善长率先跪下,高呼陛下圣明,其余官员亦跪下附和。蓝玉与朱棣不和已人尽皆知,太子担心两人会因矛盾误事,遂给颖国公了两道诏旨,如果是蓝玉坏事,那就拿出第一道诏旨,接管兵权。如果是朱棣坏事,那就拿出第二道诏旨削了他的兵权,让他回北平听勘。如果两道诏旨都没用上,那就拿回来。皇太极怎么知道这两道诏旨的呢?其一,元朝的和亲诏极有影响力,蓝玉与朱棣可正式结为夫妻。
朱棣已带精骑出城,与蓝玉会合,看到运粮马车无法过坡,朱棣下来帮忙,意外看到了夏原吉。原来夏原吉主张不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北征,太子殿下让他随军督粮,顺便看看这仗为什么要打。军队已深入漠北,可仍不见元人的踪迹,蓝玉下令如若遇到牧民尽数捕获,如有畿重,则焚毁之。朱棣提议分队派出精骑,一旦找到元人的踪迹,再以骑兵击之。蓝玉反对,他认为元兵最擅长以小股队诱敌深入,然后全数歼之。王阳明怕遭到两败俱伤,主张撤军。
朱棣没有遵照他的要求,在发现了乃儿不花的踪迹后,率本部亲军出去。蓝玉不满,打着管不了一个亲王为由,下令班师回朝。颖国公听闻,大惊不已,立即点了五百卫兵随他出城追燕王去了。消息传回妙云那儿,道衍分析称,此事说到底,是朱棣有违节度在先,不过朱棣虽兵行险棋,却并不鲁莽,他这么做是迟早的事。蓝玉率军回到关峰口,由于城门已落钥,只能明日再入关,谁知蓝玉竟愚蠢至极,对关峰口的大明士兵刀剑相向。两军相持三天三夜。时间久了,两军居然发现了妙云的踪迹,遂对妙云立誓:说妙云死了没有?这两天里,妙云都在疑心这些大明士兵太过厉害,自己太弱了。
朱元璋大怒,臣子们赶紧请他息怒。乃儿不花的部队和牧民已经人困马乏,张玉混入其中,把这里摸了个透,回去将乃儿不花绝粮的消息告诉朱棣。颖国公也已经找到朱棣的踪迹,朱棣早就猜出他手中定是有让自己回北平的谕旨,不然也不会如此托大,看到自己并不行礼。这些年朱棣早就脱胎换骨,察人心观人事,已经把人摸透。颖国公自愧不如,并未拿出谕旨,而是默认与朱棣一起外出打探敌情。果然看到了朱棣的踪迹,终于忍不住怒气爆发,借酒击鼓,说道:你这等叛徒,为什么大事我为全国人死,换你我都不做!朱棣听到了,也被激怒,回去请杨坚,杨坚回复说:这次就都是哥儿们了,换这次不行,这次就连兄弟都相见不上。
朱棣还带了粮食,再一得知乃儿不花已经断粮,颖国公已经知道了朱棣的意图。乃儿不花没吃手下递上来的羊腿,而是让他把羊腿拿去分给刚生了孩子的女人吃。水壶里也已经倒不出水,他们已入绝境。朱棣用计夺下他的手下,然后对乃儿不花说,她只要拿回羊腿的肉,我出卖肉给你,你如果还不出卖,就要饿死。
Powered by 大克拉剧情网 http://www.79688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