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者的乐园 投资者的沃土
"秦地最胜,无如咸阳"。咸阳先后为周、秦、汉、唐等13个封建朝代的京畿重地,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市辖1市2区10县,总面积10196平方公里,总人口500万。2007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达585.89亿,同比增长13.2%。
咸阳是和西安零距离相连的姊妹城市,区位交通优势明显
咸阳地处陕西关中平原腹地,东靠西安,西临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是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和陕西"一线两带"建设的副核心城市。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就在境内泾阳县永乐镇。作为陕西关中以及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咸阳境内不仅有陇海铁路、西宝高速、312国道以及正在建设的西(安)平(凉)铁路、银(川)武(汉)大通道等3条铁路、4条高速公路、11条国道省道,而且拥有西北最大、中国六大航空枢纽之一的西安咸阳国际机场,通航能力直达我国90多个主要城市以及12个国家和地区,年货物吞吐量近10万吨,旅客吞吐量超过1000万人(次)。从2003年开始,我们大力实施"东靠西联"战略,加速推进西安咸阳经济一体化和咸阳杨凌农业产业一体化,联手打造关中核心经济圈。我市与西安、杨凌的基础设施对接、产业对接和市场对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西咸电话成功并网升位,咸阳的区域经济活力和竞争力得到明显增强。
咸阳是西部重要的能源接续地,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咸阳的煤炭、水、电、气、热、人力资源十分富足,素有"九州膏腴"之称。咸阳北部的彬长旬东煤田是陕西第二大煤田,已探明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6670大卡以上的优质储煤120亿吨以上。石灰石资源储量有440亿吨,居陕西第一。水资源丰富,现有大中小水库72座,地下水综合补给量10亿吨,城市日供水能力40万吨。电力充沛,目前有水力火力发电站12座,陕西最大的火力发电厂渭河电厂就在咸阳,装机总容量140万千瓦。天然气供气管网四通八达,城市年供气能力2.7亿立方米。科教实力雄厚,拥有陕西科技大学等高校11所,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5万余人,万人拥有在校大学生数量在全国同等规模的城市中名列第3。剩余劳动力45万 ,80多所技工学校和职业学校每年培训各类专业技术工人以及较高素质的劳动用工4万多名。
咸阳的地热资源十分丰富,地下热水储量达2500亿立方米,分布面积1000平方公里。其中市规划区177平方公里内储量为373亿立方米,可折合标煤7.2亿吨。据地质学家论证,咸阳地热水富含氡、硫、锂、锶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具有温度高、压力高、水量高、效益高等"四高"特点,均达到优质医疗热矿水的标准,在西部乃至全国少有。我们与冰岛签订了地热开发框架协议,中地温泉水疗中心等一批项目相继建成,2006年我市被国土资源部、中国矿业联合会命名为第一个"中国地热城"。
咸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发源地,人文历史底蕴深厚
咸阳市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不到陕西领略不了中国的历史,不到咸阳体会不到汉唐雄风。咸阳是与古埃及、古罗马同时代的世界文明古城,距今有2350多年的建城史,拥有内涵丰富、魅力独特、特征鲜明的秦汉文化。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横扫六合,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是咸阳成为华夏当之无愧的第一帝都。咸阳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古丝绸之路的第一站,早在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中国农耕文化的先祖后稷就在这里"教民稼穑",开创了中国农耕文明的先河。遍地都是秦砖汉瓦的咸阳,是极为少见的人类文明的富矿区。在咸阳境内,有4951处文物店,尤其是绵延百里的27座金字塔般的大型帝王陵寝,埋葬着28位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汉唐帝王,被誉为"中国的金字塔之都"。咸阳民间文化特别是以黄土文化为特征的关中民俗风情文化源远流长,从古到今,戏曲杂技、勾栏班社方兴未艾,民间舞蹈如社火、跑旱船雅俗共赏,唢呐、皮影、牛拉鼓、剪纸等艺术文明遐迩,充分展现了咸阳人民一言九鼎、开放包容、敢为人先、团结奋进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面貌。
咸阳是西北的加工制造业重镇,工业经济实力较强
咸阳在西北地区素有"电子城"和"纺织城"之称。各类工业企业现已发展到5000多户,形成了电子、能化、装备制造、纺织、医药、食品、建材等七大支柱产业。彬长煤田开发步伐加快,年产达千万吨生产能力的大佛寺煤矿跻身全国特大型煤矿行列,全市原煤产量突破1000万吨,产值达到20亿元。电子制造企业60多户,全国最大的彩色显象管企业彩虹集团、最大的偏转线圈生产企业咸阳偏转集团、西北最大的彩电生产企业陕西康佳都在咸阳,年总产值近百亿元,占陕西省电子工业总产值的65%。纺织工业有各类企业90多家,年产各类坯布2.6亿米,纺纱9万多吨,印染能力6600万米,总产值占陕西省纺织工业总产值的45%。是香港、上海许多著名服装企业的坯布供应地,也是新疆、内蒙等地棉绒、毛绒的集中加工地。
凤凰您可能会对以下新闻感兴趣:
上一篇文章:民俗荟萃
下一篇文章:双重所有的土地制度与中国特色的君主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