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主题:
《书法热与戏曲冷的错位》
讲座时间:
3月27日(本周日)下午2:30
成都商报记者 汪洁淼 为您报道
王羲之四十一个字为何能卖出三亿多元?
原本很大众的戏曲为何被书法抢走光芒?
书法作品进入“亿元时代”还会升值吗?
王羲之草书《平安帖》拍卖成交价3.08亿元,黄庭坚《砥柱铭》拍卖成交价4.368亿元……最近,书法作品不断改写着中国艺术品拍卖的纪录。王羲之四十一个字卖出三亿多元,书法为何如此值钱?同是传统艺术,戏曲如何打开局面迎来春天?本周日下午两点半,成都商报文化名人大讲堂将请进两位文艺大家,在岁月画廊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艺术对话讲座。著名书法艺术家刘正成与巴蜀鬼才魏明伦将联袂出席,主讲《书法热与戏曲冷的错位》,为观众讲解书法与戏曲衍生出的文化现象。今日,成都商报特别征集150名热心读者免费听讲,成都全搜索同时征集50名热心网友参与。
刘正成:书法作品还会继续升值
2010年,在北京的秋季拍卖会上,王羲之草书《平安帖》高古摹本以3.08亿元成交。纵观这幅天价书法作品,全文四行,只有四十一个字。这四十一个字,可谓“字字珠玑”,3亿元的天价也令人咋舌。
然而,在藏家眼里,3亿元的成交价却并不夸张,在拍卖前就传出有藏家准备了5亿元竞拍这幅书法作品。回顾近两年的书法拍卖市场,书法作品的拍卖价格持续上扬。在2009年的北京秋拍市场上,“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的《局事贴页》以1.09亿元创下全球中国书法成交纪录。朱熹、张景修等的《宋诸名贤题徐常侍篆书之迹》。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激烈竞价,以1.008亿元成交。
究竟“天价”书法蕴含了怎样的文化价值?书法收藏市场又有怎样的潜力?本周日,书法家刘正成将走进成都商报文化名人大讲堂,为大家讲解书法的魅力。对于王羲之的“天价”书法,刘正成有自己的理解。“‘天价’书法的涌现,有两个原因,一是大家对文化的需求提高了,投资对象也逐渐转向文化市场。二是王羲之的作品本身就是一种古老的艺术。王羲之的高古摹本更是被一代代帝王收藏,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内涵。”
刘正成对未来的书法市场的态度十分乐观,认为书法作品的升值空间还很大。“书法代表着中国独一无二的艺术,与西方的艺术品还有很大区别。近年拍出的黄庭坚书法作品,就以4亿多元成交。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大家对这门艺术更深切的了解,相信书法作品还会继续升值。”
魏明伦:书法比戏曲更具有商品价值
同样是中国的古老艺术,相对于书法市场的火热,戏曲显得就冷清许多。本周日,巴蜀鬼才魏明伦将在成都商报的文化名人大讲堂对话书法家刘正成,探讨“翰墨”与“粉墨”的冷热对比。“书法自古以来称为‘翰墨’,重点在‘翰’,代表书法中寄托的文思气质,他的受众群小,属于文人雅士。而戏曲则是‘粉墨’,唱念做打一应俱全,面向大众。在以前是戏曲热书法冷,但是进入信息时代以后,却逐渐变成了戏曲冷书法热。”书法作品为何可以大热?魏明伦认为是因为书法具有更多的商品价值。“书法作品成本小,内涵高,便于流通。随着经济发展,进入商品社会后,书法市场也就随之打开。”
参与方式
1、今日拨打成都商报热线电话86613333-1报名,前150名读者可免费听讲
2、登录成都全搜索网址http://bbs.chengdu.cn/thread-1087084-1-1.html,跟帖报名,前50名热心网友可免费听讲
讲座主题:
《书法热与戏曲冷的错位》
讲座时间:
3月27日(本周日)下午2:30
讲座地点:
岁月画廊(青羊大道东坡路优品街26号 优品道19栋2层)
您可能会对以下新闻感兴趣:
上一篇文章:本报邀请读者 免费看“守望者”
下一篇文章:快乐女声获选秀节目通行证 最快本月底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