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童的《妻妾成群》和《红粉》分别被导演张艺谋和李少红拍成《大红灯笼高高挂》和《红粉》,震动了中国电影界和文学界。但圈内人士认为,苏童最好的作品不是《妻妾成群》,也不是《红粉》,而是知名度不高的《米》。
从1995年导演黄健中开拍《大鸿米店》到如今,该片已被禁映7年,重见天日之际却再次遭遇禁令,面对当头棒喝,黄健中大呼:“中国电影史会有我的名字。”而作为该片的女主角石兰又会是怎样的心情呢?带着这个疑问,昨日记者拨通了石兰的电话。
左图:石兰演出了风骚女子织云后片约不断,日前她又在新剧中演出一个“天下第一骚”的五姨太。
年纪稍长的观众也许对石兰并不陌生,她在电影《青春无悔》中因扮演麦群而荣获第16届“百花奖”最佳女主角提名,其后又在《激情辩护》中扮演林晓光而获第21届“金鸡奖”最佳女配角提名。从上世纪20年代的大家闺秀到上世纪90年代的现代女性,石兰都游刃有余地塑造着各个时期的女性角色。因为禁映风波,石兰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对象,提起这个话题时,她情绪激动,似乎有太多太多的话要说。
不理解为何一禁再禁
记者:《米》片屡遭禁令,我想主创人员的心情肯定很复杂,作为女主角,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石兰:说实话我挺震惊,也挺奇怪的,我没有看到过文件,但有记者读给我听过,记得内容是“该片因未经电影局同意就在国内部分地区发行和举行首映活动,一些发行放映单位对该片进行了不良宣传,对观众产生了明显的误导作用……”实际上我们有批文,你想想啊,没经过同意谁敢进行发行和宣传?
记者:你认为片子本身有没有问题?
石兰:片子本身没什么实质性问题,我们所到之处观众问得最多的就是:这么好的片子为什么时隔7年多才放映?可见观众对片子是认可的。我最不理解的是,为什么我们每年要花一大笔钱进口大片,让老外赚中国人的钱,而当我们有了好片时,却反而要赔钱呢?发行方可能在宣传的措词上有不当,但中国的观众群已经成熟了,他们有欣赏和鉴别的能力……唉(长叹一口气),总之我不能理解这事。
我们亏了盗版商赚了
记者:作为演员,你觉得自己有损失吗?
石兰:个人损失应该不是很大,不过,黄导原来还跟我们说“咱们争取拿个百花奖吧!”谁知道……反正现在是没戏了。
记者:那你了解发行方的损失吗?石兰:我以前只管演戏,不大关心市场和发行,这次出去做宣传,才知道影院都是自负盈亏,日子挺难的。国产片票房好的本就少,拿近期来说,除《英雄》之外就没什么了,连《周渔的火车》也不理想,好不容易盼来个《米》,却又……其实我们在成都时就感受到了,各个影院都非常迫切,恨不得当天就首映。但现在很糟糕,像广州那边,人家票全卖出去了,也做了很多宣传,损失不说,还失信于观众。还有出品方,1000多万元哪,就这样没了,他们的损失谁来补?盗版满天飞,谁还来看电影?听说卖到30元一张,那些盗版商倒是猛赚了一笔。不知道这样一来,谁还敢再投片子?我觉得这是对电影市场的冲击。
尽心诠释“天下第一骚”
记者:你在《米》中扮演米店老板二小姐织云,在你眼里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石兰:她是上世纪20年代一个小镇上的风骚女人,其实她头脑挺简单的,从小受当地大人物六爷的物质利诱,很无知地就跟上他了。怎么讲呢?她是那种基本“无害”的人,有自己的一套道德标准,物质和情欲得到满足,她就高兴了,没有什么野心。
记者:早在多年前,你就凭《青春无悔》、《激情辩护》两片,获得两届电影百花奖最佳女主角提名,《米》中的织云是不是你表演艺术上的又一次高峰?
石兰:黄导给我的评价是“很电影化”的表演。因为电影在银幕上是放大了很多倍的形象,一个眼神、一个细微动作,观众都看得清清楚楚,所以表演要特别自然,甚至比实际生活中还要含蓄,黄导认为我达到了要求。
记者:在《米》中,织云与五龙有几场激情戏,时隔7年,你还记得当时拍戏的情形吗?
石兰:其实没那么多,就一场,是在米堆里,那时是冬天,好像是12月,冷极了,米堆里更是又冰又硬,我和陶泽如都冻僵了,导演就让大伙儿拿大灯照着米堆烤,一直等烤热了,我俩才敢躺上去,否则这场戏还真难完成呢。
记者:很长时间没看到你的新作品了,去年我和你在大理撞见,才知道你也在内地版《天龙八部》的中饰演了“四大恶人”中的叶二娘,但它离播出还早,目前你在做些什么呢?
石兰:我现在正在拍一个20集的电视连续剧《京华旧梦》,和刘佩琦、李立群、史兰芽等在一个剧组,讲的也是上世纪20年代的故事,我演北京一个大帅的五姨太,这个人物有点像织云,(笑)可能他们觉得我比较适合吧!导演还要求我要演出“天下第一骚”的感觉,哈哈!新快报记者无涯
您可能会对以下新闻感兴趣:
上一篇文章:刘佩琦配角多趣事 石兰曾为情所困
下一篇文章:图文:仰角探班-沈晓海指挥张延操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