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天津视窗11月21日电:作为弱势群体,残疾人时时刻刻受到社会的关注。西青残疾人的生活更牵动着西青区决策者们的心。区委、区政府在先后出台提高生活补贴、发放就业扶助金、助学金等一系列扶助政策,让残疾人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的同时,又采用建康复站,给精神病人送药,发住院补助,做白内障手术,安装假肢等措施,使全区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今年年初,区委、区政府制定了为残疾人办十件实事的安排意见,还未到年底,十件实事已经件件兑现。残疾人的生活改善了,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了,基本实现了残疾人困有所帮,难有所救,病有所医,学有所助,力有所用,真正实现了同全区人民一道共享发展成果。
扶贫解困 解决残困户基本生活
在认真落实区政府今年为残疾人办十件实事的基础上,着力做好残疾人的扶贫解困工作。西青区认真落实全市规定,对非农业享受低保的重度和轻度残疾人每人每月分别补助200元、100元,对农村享受低保的重度和轻度残疾人每人每月分别补助100元和50元。同时,加大生活补助力度,出台政策对全区农村享受“低保”的双残、单残的残疾人又分别给予每人每月100元、60元的生活补贴,使他们享受到与城镇残困户的同等待遇,每年两项生活补贴共发放230万元。为解决全区农村低保残疾人家庭冬季取暖问题,区政府为全区782户农村低保家庭每户发放了400元取暖补贴,共发放312800元。同时,为全区1257个残疾人低保户每户发放300元电费补贴,共发放377100元。在春节、助残日和夏季走访慰问活动中,每年都发放慰问款物近20万元,使全区1407户残困家庭得到救济。同时,还对一些残困户的危漏房屋进行修缮。
变“输血”为“造血” 安置残疾人就业
西青区坚持以“安排残疾人就业为主,收缴就业保障金为辅”的原则,积极拓宽就业渠道,积极安置残疾人就业。在劳动就业方面,通过开办劳动就业信息网、建立就业培训基地、出台自主创业扶持政策等途径,使残疾人就业率逐年提高。今年以来,全区共举办了4次残疾人劳动就业招聘会,60多名残疾人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举办了多场以种植、养殖、手工编织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共培训残疾人400余人。加大对残疾人自谋职业的扶助力度。全年有20名个体从业的残疾人得到资金扶持。同时,为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争取贴息创业贷款,共建立了6个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使78名残疾人实现了就业。通过为残疾人购买公益性岗位,63名残疾人获得工作岗位;通过组织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开展技能培训,全区400余名残疾人学到了一技之长。
人民
您可能会对以下新闻感兴趣:
上一篇文章:金鸡百花今年不下双黄蛋 101位观众评委投票
下一篇文章:天津西青区对“新农合”进行第三次调整政务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