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晨报:与非门的音乐探索

新闻晨报:与非门的音乐探索

新闻晨报:与非门的音乐探索

好多年以前,我固定每个星期五去同济大学的德国中心看德语电影,有一次就看到了伍迪·爱伦德语版的《人人都说我爱你》。那时侯德语水平太低,所以把电影看得乱七八糟,只记得片里男男女女都唱着歌说话,剧情虽然简单却也很模糊了。终于今年有人记起了这部电影,并且编成了歌,这就是与非门。

由阿庆、三少、蒋凡三个人组成的与非门以前在广州也算是专攻电子舞曲的好汉,时常去欧洲巡演什么的,去年他们脱离了岭南派的唱片公司北上入了中天门文化,先出了《我们是小孩》,开始带着一点迪厅式的嗨曲节奏了,甚至有人听过之后觉得与非门简直要变城乡结合部夜店的最爱了。这回沾着伍迪·爱伦的文艺味,与非门拿出了《人人都说我爱你》,噱头十足:首先歌词全是我们从小到大也没几个人能完整背出的百家姓,然后是歌曲间奏和尾巴加入了几种方言的“我爱你”,总结下来就是——不管你姓什么,无论你说什么语言,都有爱。

可能你会说,这个宣传点的选择又把一首歌变成形式大于内容的典范了。实际上这样的现象放眼整个华语乐坛来看的话,在香港地区早就尤为普遍。具体到某个人,莫过于林夕和黄伟文这两位,比如前者曾经用动漫的概念给古巨基写了整张《大雄》专辑,唱片里的歌词几乎都是各种经典动漫人物的名字,全部用来比喻爱情世界里的不同样貌;后者则擅长用小聪明的拆字法写了诸如《劳斯莱斯》这样的情歌,最近的手笔是《青山黛玛》,与日本2008年唱片大卖的女歌手完全同名,内容却说的是疯魔世界往往有真实思考的道理。对于香港地区的乐迷来说,他们更习惯于接受这样的创意,并且只有这样挖空心思的产品才显得更有诚意。但说回到内地乐迷,也许就比较难在短时间之内体会伍迪·爱伦的妙处,也不大会瞬间喜欢用百家姓构成的电子舞曲作品。

如此一来,要说到很多人都会有的想法:在市场还没成长到一定水平的时候,千万不要轻易用过于超前的手法去创作音乐。因为这个想法,很多人开始怀疑摇滚乐在中国内地的发展可能性,乃至上升到怀疑中国到底需不需要有摇滚乐存在,更遑论什么电子乐爵士乐之类只属于大城市里的小圈子才中意的风格。如果说得通俗些,在类近“同X首歌”那样的演出现场,观众们一定是听到《两只蝴蝶》而群情激昂,假如突然舞台上来了支TheChemicalBrothers,那大家伙肯定就该上厕所的上厕所、要打电话的打电话、想瞌睡一会的忙着打呼噜了。

但是请别悲观,毕竟上段说到的那种想法只属于一部分人。我们的音乐人一定会坚持去做更多的探索,有老话说:youare what you eat,音乐人给乐迷什么乐迷就必定会试着学习接受,虽然这需要一个漫长而坎坷的过程,但前途终究是光明的。更有那些慢慢学着专业化的唱片公司的企宣们,越来越聪明地在寻找可以让大众迅速提起兴趣的宣传点来推广他们的音乐产品——入了门,一切就都好说了。

还是和与非门有关,最近的一条新闻是说他们突然发现派给电台的《人人都说我爱你》单曲里面居然把百家姓里的仇(qiú)给错读成chóu了,于是赶紧进棚修改重录。怎么样,想不想对比收听一下?

凤凰

您可能会对以下新闻感兴趣:

上一篇文章:朱尔摩斯:黄耀明——胆大妄为,雅士在路上(1)
下一篇文章: 08CASH音乐奖陈奕迅获“最佳”热情献吻频忘词

演员黄伟文

黄伟文
分享到:

黄伟文出演的电视剧

热门电视剧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