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拍摄了四年的电影,亦是一部剧本被无数次更改的电影,也是见证着杜琪峰从《ptu》走向《神探》的电影……如果你是杜琪峰的影迷,我相信你可以在这部电影里找到那份熟悉的感觉,能够获得相当大的幸福感和满足感;但如果你并不知道杜琪峰姓甚名谁,而只是凭着港片记忆里那个任达华与时尚杂志里的林熙蕾去看这部戏,一定会大呼烂片。
《文雀》海报
的确,那个在黑帮片里连把枪也不允许出现的杜琪峰,已经在世界电影里树立了一杆自己独特的风格。从《暗花》审讯室里飘忽的飞絮与刘青云手里不停玩弄的弹子球,到《PTU》里一众巡警在黑暗的楼道里交织相错的手电光线,杜琪峰在他的作品里放进了许许多多有趣的、若有所思的场景,给观众别样的乐趣。
而这次,《文雀》走得更远更过火。从任达华随身携带着的Voigtlander相机里,一幅幅香港的场景,尽收观众眼里。杜琪峰用四年的时间,告诉观众,《文雀》是我写给香港的一封情书。
历经银河创作组、陈建忠、冯志强的笔下,《文雀》的故事在四年内不停变换,从最初的错综复杂,走到成品这般简单而纯粹。林熙蕾是怎样找到任达华一行人的,不重要;林熙蕾一直在打的电话那端,是谁?不重要;那本护照里,还有着什么必须要拿在手里的东西?不重要……省却了大量故事细节的《文雀》,必然会让很多希望看一个导演奉献出完整故事的观众感到很不爽。《枪火》里,保镖五人组,不需要多余的说话,就能彼此心照,同甘共死;而《文雀》亦是杜琪峰对他的影迷一直最有诚意的回馈,一种朋友之间心有灵犀的交流。杜琪峰对你说:我不需要告诉你这些东西……因为,我知道你明白我的心意。
这种知己间的默契,至始至终的贯穿着影片。从四个人共骑一辆不堪重负的自行车,到不停旋转的三角楼梯。任达华扮演的文雀,在香港的大街小巷游弋,用相机记录着这个沧海桑田的城市。影片的结尾,我们可以看到那些泛着历史的黑白照片,无论是破旧的欧式建筑,还是街边小贩有些害羞的笑容,他们都在快门轻触之时,定格了一个个让人从内心荡漾起怀旧情怀的瞬间。
一本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护照,一个想抽身离去的美丽女人。一个垂暮老矣的富翁,一个囚禁着文雀的鸟笼。杜琪峰这次带入的隐喻,显得很直白,也很隐忍。林熙蕾扮演的富翁情妇,不停的打着电话,对着电话那端哭诉自己不得自由的痛苦,而求助于四位文雀,旨在拿到自己要走而必须的东西。而卢海鹏扮演的富翁,最后也大方的放手,给了林熙蕾自由,自己却在渐渐远去的奔驰内失声大哭。剩下的是四位文雀,经历了这样一场不算奇遇的奇遇,重新又穿梭在香港的大街小巷,那只飞走而不见踪迹的文雀,又出现在任达华的面前。
从上环到中环,两帮老辣的文雀,用杜琪峰惯常的江湖道义来解决彼此的问题。一方面,是任达华要在道上重树自己的尊严;而另一方面,卢海鹏也要彻底了断这群与自己的老婆不清不楚的男人。
于是下着雨的街道上,打着黑色雨伞的一行人,缓慢的进行一场游戏。任达华拿着那本护照,只要走到中环便算他赢,而同样有着利索身手的卢海鹏又岂能让他走得那么顺利?于是,杜琪峰奉献了一场不输于《枪火》里商场枪战的压轴好戏,两方人马用最浪漫同时也是最装B的方式,进行着兵捉贼,贼防兵的较量。杜琪峰把黑色与雨水玩到了极致,只是这次,不再有《非常突然》里重案组全军覆没的痛心,也不再有《暗战》里为刘德华生死未卜的担心,更不会有《枪火》里吕颂贤最后的选择那么的无奈。更多的,则是像《PTU》一样,在经历了风风雨雨后的香港,杜琪峰带给港人一幅温馨的画卷。《文雀》里,没有你死我活的争斗,也没有势不两立的纷争,只有两个字:理解。卢海鹏理解林熙蕾,理解任达华,而任达华理解他的手足,理解林熙蕾,那只握着就放不了手,最终还是会松开。
因为理解而放手,杜琪峰表达了一种宽容,对照现实却是一种无奈。不过就像片中的文雀,就算打开鸟笼,飞往无边无际的天空,但最后,倦鸟依然会归巢。毕竟,这里才是我们的家。
最后,我有一个更邪恶的想法,就是把影片改名为:《任达华带你游香港》。
华龙您可能会对以下新闻感兴趣:
上一篇文章:组图:卢海鹏与圈中好友录制《演艺人生40年》
下一篇文章:杜琪峰《文雀》:盗亦有道,因为女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