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和他的团队必须去考虑怎么去花那些躺在账户里的真金白银
本报记者 幸玮
“我目前最大的理想就是被新东方收购,做俞老师手下的‘口语教育第一品牌’”。
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对英语的“疯狂”曾经震住多少纯真的学子,多少年之后,在他的博客上,李阳式的夸张语言热随处可见,动不动就用感叹号来表明他的亢奋和热情,“想到就能做到!我一定会和俞老师走到一起的!我一定能助俞老师一臂之力!以下是我愿意被收购的十个理由!……”
网友们已经被训练成对李阳特有的口吻波澜不惊,有人评论说,“老俞是个一流的企业家,而李阳是个一流的演说家。”
而这话让李阳和俞敏洪任何一人听到,恐怕都不会同意。前者自不用说,俞敏洪一再重申,“我后悔上市,我现在依然后悔上市,上市后占用了自己很多时间,使我没有时间读书和干其他有意义的事情。”
这个在旁人眼里身价几十亿的新东方董事长,不过是一个被巨大的财富裹挟和无限团队责任包围起来的性情中人,内心最大的梦想仍然是“两袖清风做个教书先生”。
不过,随着新东方作为中国教育产业在海外资本市场代言人的水涨船高,俞敏洪和他的团队必须去考虑下一步该如何发展,准确地说是:怎么去花那些躺在账户里的真金白银。
俞敏洪已经设计好了下一步。
学玩资本游戏
“新东方的兼并收购会加快速度。”俞敏洪对外透露。
新东方甫一上市就开始了寻找收购目标的旅程,但没有找到合适的对象。“一旦深入进去,就会发现这个机构完全不是他们所说的那个样子,就不敢要了。中国的民办教育有一个特点,一个人做一件事,办一个班,既没有合法结构,又没有正规财务,特别不规范。”
2007年整整一年,收购对象悬而未决。于是,俞敏洪新开设了从事司法考试培训的北京新东方北斗星学校和定位于婴幼儿教育的北京新东方满天星教育咨询有限公司。5年以后的新增长点也在俞敏洪的考虑之中,新东方每年投入500万元建设远程汉语教学网络。
收购到2008年才姗姗上演。今年年中,收购北京高考复读培训机构——北京铭师堂教育考试培训学校,成为新东方上市后收购的第一单。这次出手,新东方收购铭师堂60%的股份。铭师堂仍保留铭师堂的品牌,在人员、业务等方面仍保留铭师堂原有模式。铭师堂成为新东方的一家子公司。
新东方发言人认为,新东方与铭师堂的合并,不仅延伸了新东方教育培训的产品线,特别是在教师培训、教材研发、教学场地等方面资源的互补效应。
随即,继收购北京铭师堂3个月后,新东方在东北收购了另一家高考复读学校长春同文,这次新东方采取了100%全资收购。据了解,未来,高考复读将成为新东方重点开拓的市场之一,这一策略也是新东方继续以大学生为主体,逐渐向两端人群延伸的体现。
新东方也受到了政策的“眷顾”。根据教育部出台的“公立学校不允许办复读培训机构”政策,给了民办高考复读机构很大的市场空间。这给新东方腾出了空间出手并购高考复读学校。
现在,新东方的教育产业链覆盖已经包括:外语和对外汉语的教学;中小学生非学历教育、素质教育、高考复读教育;大学生就业培训班(律师培训、公务员培训、职业培训);幼儿园教育四大教育体系。
不过,和做老师一样,俞敏洪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教育情结。他表示,未来,新东方不会进行多元化的投资,要投资只会是教育领域,而不会投资在其他陌生领域。“对于收购投资我们一向都很谨慎,这几年很少收购。只是在近期收购了北京和长春的各一所高考复读机构,主要是它们有优秀的高中全科教育资源,而且适合彼此的整合。 ”
特立独行的扩张
今年10月,从事基础教育培训和企业培训的安博教育集团获得1.03亿美元的同时,不少教育机构却推迟了上市的计划。金融危机的到来让不少公司不得不考虑储粮过冬。
新东方再次成为例外。新东方不仅把其中的一小撮同业作为潜在并购目标,还在设计更大的蓝图和梦想。
“我现在的梦想就是在北京地区办个小型的人文大学。将创办中国最高质量的私立大学,主要面向农村贫困孩子。”俞敏洪在各种场合里寻找赞同的声音,包括投资者,包括政策的肯定。
俞敏洪在2008年新东方教育论坛上发表演讲说,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应该由两部分组成,就是公立教学体系和民办教学体系。孔子的教育是典型的“私立学院”,而学院、书院一直在中国存在,比如白鹿书院。
“民办教育的困境,一是没有足够的政策支持;二是资金严重缺乏。”俞敏洪计划以基金募集的方式来进行,计划募集20个亿。“现在这所大学的征地工作已经开始了,建筑设计也开始了,但是我不知道国家什么时候能给我办本科的资格,我希望真的有一天做成这个事情以后,国家能给我这个资格。”
这个计划不管有没有人用脚投票都会照常进行的。俞敏洪已经部署好了细节:占地500-600亩,靠山面水,学生们可以安静地在湖边读书,年老后我也能去那里讲讲课。” 俞敏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现在这个梦想已经开始,我将来一定把它办成百年名校。毕竟,从小我的母亲就希望我能做个‘先生’。”
“人生不能用财富来衡量,新东方上市之后虽然让我财富增加,但是财富对我来说只是符号。”俞敏洪说。
英联对安博的兴趣
1.03亿美元。
这是安博教育集团最近获注资的金额。这也是目前教育业最大的私募融资额。
此次是安博的第四轮融资,1.03亿美金的总额中,英联资本是唯一一家新加入的投资者,其他两家追加投资者为2007年第三轮投资方澳大利亚麦格理和美国艾威基金。
据安博透露,英联此次投资的负责人在去年一轮时就想投,但因为竞争太激烈而没有如愿,后来又一直在与安博沟通,通过不断的沟通,加上安博希望做到更大后再上市产生的融资需求,这一轮才最终敲定。
对于此次投资,英联方面认为中国的教育服务行业还很年轻,正在经历迅速的结构性变化,而英联则看好安博的商业模式和战略的进一步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