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华夏视听、履实文化共同投资的老舍名著新版《四世同堂》正在北京郊区的影视基地紧张有序的拍摄中。此剧主要围绕抗战时期小羊圈胡同老百姓生活变迁展开,剧中场景全部实景搭建,可谓工程浩大。开机一周,拍摄场景主要以冠晓荷一家为主,冠家的人物全部到齐,尤以元秋戏份最重。而剧中“四世同堂”的祁家,因拍摄进度安排,会放到一周后拍摄,饰演瑞宣的黄磊目前也只拍过三、四场戏,而另一位主演蒋勤勤,则暂时很难在片场见其身影。
投资方对于此次重拍老舍名著深感压力巨大,主要投资方之一华夏视听向来以推崇经典名家名作、追求高品质大制作闻名,尤以投资拍摄系列金庸(blog)武侠名著而在业内享有极高声誉。《四世同堂》作为老舍名著,同时又有一部曾经轰动一时影视经典在先,对于这双重的压力,华夏视听的心态摆得很正:一则这是对老舍先生的尊重;二则这是对国人爱国情怀的一次重温;三则才是本剧的人性百态很具看点。此次重拍目的重在打造一项精品工程,力求呈现给观众一个原汁原味的老北平,令老舍名著重新焕发光彩。
冠家是胡同里最富有也最风雅的一家。院里不乏花鸟鱼虫,屋内有着书画笔砚。整个小院的“贵”气和破败的小羊圈胡同格格不入,就像一根鱼刺并不受欢迎的梗在喉咙。冠家场景真实的还原了这个鱼刺的风格。老旧的房屋外观和自以为精致高贵的内部陈设矛盾统一着,电视剧里最具特点的一家人因此而更加鲜活。
这个汉奸之家一直以来就鸡犬不宁:正房大赤包和小老婆尤桐芳天天打着牙齿架;夹缝里的冠晓荷闲来无事还对别人家的媳妇动着歪念头;招弟学着妈妈的样儿志愿就是成为一个小赤包;高第捍卫爱情则被亲妈骂作疯狗。这个老舍笔下最可悲可恨的一家人现在已经齐聚一堂,开始了他们剧中的家庭生活。
拍摄现场见到了英挺的导演汪俊,在他的指挥下剧组高效有序的运转着。他认为剧组刚开机不久,演员们都还是处在磨合阶段,而且重拍老舍经典,大家身上的压力都不小。作为导演更多的是给与他们信心和鼓励,引导他们融入角色的灵魂。虽然很多演员像元秋都是初次接触《四世同堂》,但他们的悟性都很高,几天下来已经能够慢慢培养感觉。相信在接下来的拍摄中,他们能够越来越贴近角色,让纸上的人物活起来。由于老舍作品有着浓郁的北京风情,本着追求精品的理念,本片会采用后期配音,以解决台词困难。
元秋:从包租婆到大赤包 台词困难挡不住角色诱惑
因为出演电影《功夫》中包租婆一角而深入人心的香港实力女星元秋在继斯琴高娃、王姬之后,最终成为《四世同堂》中大赤包的不二人选。接下这个分量极重的角色,元秋坦言压力很大。她作为香港演员,因为文化背景的差异,对于剧本的理解相对难度较大。而且老版的《四世同堂》内地老表演艺术家李婉芬的演出深入人心,她也担心自己和前辈截然不同的表演状态会给观众造成陌生感。在获知斯琴高娃等心中偶像都无缘饰演之后,元秋认为自己任重而道远。她觉得自己目前最大的困难是台词方面。其中很多老北京话她看不懂也不会讲,身边的北京朋友甚至也不能讲通意思。虽然后期要采用配音的形式,但是她仍然要求自己尽力做到台词准确。常年往返各地拍戏的她讲普通话并不成问题,于是她就在大多数时候尽量用普通话,在大段对话和比较急促的时候逼不得已才用广东话,希望能更好的带出感觉。
谈到大赤包,元秋知道老舍的作品是广为流传的经典,而这个人物可谓最传悲哀。元秋为这个角色牺牲很大,原本就爱美的她已经连续一段时间吃奶粉增肥,而且还要在旗袍里加入棉料夹层来凸现腰际的赘肉。她认为大赤包虽然坏,但是她有很丰富的性格。她有和老公温柔的一面,也有对小老婆醋意大发的时候,后来因为得志而更多张扬跋扈。相对前一版比较温情的演绎,她会让表演节奏加快,而且适当注入卡通化的夸张演绎。
元秋在《四世同堂》之后,还将与元华合作电影。她很关心内地观众喜欢什么样的电影,知道姜文的新作《太阳照常升起》入围威尼斯电影节。她希望这部《四世同堂》之后再来北京时观众会亲切的喊她 “大赤包”,而不再是“包租婆”。
剧组其他演员也都在努力的磨合中,其他的戏剧场景也将陆续搭建完毕,置身片场有一种恍然时空倒流的错觉。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无声的传递着属于《四世同堂》忧伤。推开挂着小羊圈胡同门牌的院门,老舍先生笔下的人物一个个鲜活起来。主旋律绝不是空喊口号,我们要用人物用故事去感动观众,让经典融入生活。
您可能会对以下新闻感兴趣:
上一篇文章:图文:新版四世同堂--元秋版大赤包
下一篇文章:爸爸不容易广宁热拍 傅艺伟PK元秋(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