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大东巴的女儿演美丽泸沽湖少女(组图)

杨梅大东巴的女儿演美丽泸沽湖少女(组图)

杨梅大东巴的女儿演美丽泸沽湖少女(组图)

杨梅《大东巴的女儿》演美丽泸沽湖少女(组图)

杨梅


杨梅《大东巴的女儿》演美丽泸沽湖少女(组图)杨梅在《大东巴的女儿》中的剧照
杨梅《大东巴的女儿》演美丽泸沽湖少女(组图)杨梅(左)在《大东巴的女儿》中的剧照

   杨梅即将赴希腊参加塞普路斯国际电影节。以下是她在在拍完电影《大东巴的女儿》时纪录的美丽心情:

  离开神秘迷人的泸沽湖,电影《大东巴的女儿》的拍摄工作结束了。回到燥热的北京,我是如此想念和西,想念摄制组,想念清爽,舒适的丽江古城。不停看着剧照,一遍遍听着《载秧调》想在和西的世界里多停留片刻。

  寻找和西

  原剧本中的和西是个忧郁的女孩子,敏感,脆弱,爱哭。她的世界由于无声而笼罩在阴郁中。第一场看姐姐(纳西歌王)演出的戏,她被人群撞倒在地,而姐姐在台上的被众星捧月,她自惭形秽流着眼泪跑开了。第二场戏她跑到了雪山脚下的大草坪,对着雪山用聋哑人的方式发泄,哭泣。这样的和西,让人悲怜,令人同情。可我总觉得,做为一个聋人,最终能克服重重困难实现登上舞台跳舞的梦想,她应该不同于我们想象中的残疾人。看完《千手观音》领舞邰丽华专访后,我的这种想法更加强烈。作为一个聋哑人,邰丽华用她的乐观、向上、用她心灵的健康,用她快乐的笑容,深深感染着我吸引着我,让我钦佩她的坚持与执著,让我折服于她的成功。

  和西生在东巴家庭,爷爷爸爸都是大东巴,妈妈是纳西画家,姐姐是纳西歌王,他们都是即善良又有修养的人,和西应该是在爱和呵护下,在浓浓的艺术氛围中长大的。她虽然不健全,但完全有理由健康,快活,乐观。

  我有些忐忑的找编剧黄世英老师和韩志君导演谈自己的想法,因为他俩都是资深的编剧,而且为这个戏准备了很长时间,能接受一个年轻演员的意见吗?

  让我无比激动的是他们不仅赞同了我的想法,而且马上着手修改剧本。

  修改完的剧本中,第一场戏是这样的:和西轻巧快活的躲过了外国人好奇的拍摄,第二场戏,她来到玉龙雪山脚下,陶醉在清风中,花香里,在美丽大自然的怀抱中欢快的舞蹈起来。

  无声的世界

  无声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正常人无从得知,只能想象。一开始的时候我最担心的就是,自己像不像聋哑人。

  刚学手语的时候,简直笨极了。手指头们一点也不配合新工作,该弯的时候直,该分的时候合,让我很是头疼。

  但是受熟能生巧啊,在一次次的反复练习中,我渐渐找到了感觉,而且开始觉得手语是一种很美很迷人的“语言”,我迷恋上这种用手指的变化组合去表情达意的交流方式。每天都对着镜子比划个不亦乐乎。

  由于无法体验“听不见”,我就尽量让自己“不能说话”。特别是在现场,我刻意不让自己说话,尽量用点头,摇头或手势交流。以至于一次记者来现场采访时,我表现得很差劲。刚拍完一场戏,穿着和西的裙子,梳着和西的辫子,突然要面对镜头开口讲话,我觉得浑身不自在,哑着嗓子表情僵硬的说了些词不达意的话。当我摇着头想,不知自己今天怎么了时,一个念头冒出来,我刻意的要求已经变成了自己的习惯与下意识,我可能越来越接近和西了。

  为最后登台演出的戏学习舞蹈时,由于没有舞蹈基础,难免有些吃力。我担心由于自己跳得不好影响和西成功的可信度。一次,编舞周培武老师指导我跳“殉情”时启发我:“杨梅,幸福,幸福一点!”我便在心中灌满了幸福,想象和爱人来到了“玉龙第三国”,眼前芳

  草茵茵,云朵洁白,美丽无比,从今以后属于我的生活就是幸福。突然间我领会到应该怎样去跳。应该抛开那些跳得好不好,美不美的杂念,用心去感受,用心去跳。“心”才是我与和西的共通处。最喜欢和西的一句手语:我听不见,可我看得见,我的心感受到了。她是大东巴的女儿,从小“披星戴月”在雪山下长大,玉龙雪山是她心中的神,舞蹈是她与雪山与自然交心的方式,身体的缺陷使她成为天生的舞者。

  当我在舞台上,随着刚开始听会让我发笑的纳西《载秧调》舞得热泪盈眶时,我知道,我用一种有声的方式,进入了和西无声的世界。

  纳西精神

  到丽江之前,我对纳西族几乎一无所知。而现在,我已深深喜欢上了纳西这个民族。他们拥有自己的东巴文字,纳西古乐,有传承本民族文化的东巴。他们在玉龙雪水流经的地方建起了古城。我最为痴迷的是纳西族殉情的传说,钦佩他们用生命这最高的代价捍卫爱情的行为。而且最美的是,“死”并不是最后的结局,殉情之后的爱人能到达“玉龙第三国”,这雪山顶上的情人天堂里没有苦难,没有苍老,无比美好。我爱这传说,爱拥有这样传说的民族。

  我感受到的纳西族是一个有底蕴的、深沉、稳重的民族。他们完好的保留着自己的文字、古乐,维护着古老的家园以及他们殉情的传说,都体现出一种坚持与执著。身为纳西人的和西身上应该遗传了这种坚持与执著,正因为有这样的纳西精神,她最终实现了登上舞台跳舞的梦想。

  大东巴之家

  我们的剧组像一个温暖和睦的大家庭。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大家的呵护,才诞生出现在的和西。

  韩导是我们的家长,,他用和蔼、谦逊、礼贤下士又一丝不苟的方式,让剧组始终一片祥和、有条不紊。他是一位非常有耐心、非常懂得呵护演员的导演。在现场他大声对演员说出的都是表扬,欠缺的地方他只会到演员身边轻声提醒。有一场长镜头的戏拍了十几遍,费了两本胶片都不满意,终于有一条各部门配合得都不错,却因为我的手语错了要再拍。我很是自责,等换胶片时在一边不停的练手语,可越急越出错,一出错我就使劲打那只出错的手,心里很是慌乱。韩导这时过来拍拍我的头说:“和西,刚才很好啊,不是因为你错了,是我们的镜头需要调整,再来一遍,你没问题!”我垂着眼皮点点头,害怕让他看见突然涌出的泪水。演员有时候敏感 、脆弱得像个孩子,韩导的宽容、细心、呵护,可以让最调皮和最懦弱的孩子都能在剧中散发出自身最美丽的光彩。韩导还有极深的文学功底,我非常喜欢和他探讨书和影片,其实主要是想听他说,他总能让人受益匪浅。

  赵博老师是位资深的电影摄影师和剪辑师,他拍的影片都亲自剪辑。无论是镜头还是演员的表演,甚至天气、光线、进度,他心里都特别有数。一开始有点怕他,因为他经常凶巴巴的,谁犯了错他都不留情面。后来发现他是刀子嘴豆腐心,我和姐姐就经常嘲笑他摘了墨镜脸上两块白,像小丑,知道他不会生气,拿我们没办法。

  我最佩服的是韩静老师,她是我知道的唯一一位女灯光师。我特爱看她在现场指挥若定的样子,帅极了。

  演姐姐的崔波,整天说着腊笔小新的语言,哪里有她哪里就能听见她特有的爽朗笑声。开始我还不习惯,后来被她带得也“小新”起来,两个人住在一个房间,整天说着稀里糊涂的话,相处得如剧中的姐妹般融洽。

  身兼场记和服装师的赵菁姐,尽管经常两头忙,但从来都是忙中有序,一切尽在掌握。

  还有副导演楠楠,总像大姐姐一样关心我们,叮嘱我们早睡,出门要结伴,早晨晚了帮我们拿早饭,告诉我们年轻演员在剧组应该注意什么。她跟我说:“知道吗?东北人哪,说你就是喜欢你,要是从来不说你什么,那你就完了,那是不爱搭理你。

  拍摄接近尾声时,一天,在现场我说起不喜欢一个头饰,觉得戴上像大头,于是大家就七嘴八舌的劝开我啦。骑在半空中升降臂上的赵老师更是大声说:“把你拍成大头,我们干什么的!”其实啊,我就是想找个茬儿,让大家说说我,我喜欢听大家说我,这让我觉得自己像个在家里被用各种方式关心宠爱着的孩子,心里特幸福。

  我爱《大东巴的女儿》这个大家庭,我愿为家里的每一个人祈福,也为自己祈祷能与他们再次合作。 2005.7.14 凌晨1:28 杨梅/文

您可能会对以下新闻感兴趣:

上一篇文章:杨梅凭大东巴的女儿获长春影展最佳新人奖
下一篇文章:杨梅主演大东巴的女儿冲刺“金维纳斯”奖

演员杨梅

杨梅
分享到:

热门电视剧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