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静蕾字库”与书法艺术

评论:“静蕾字库”与书法艺术

评论:“静蕾字库”与书法艺术

  作者:杨长平

  翻开报纸、打开Word文档、登录聊天软件……几乎所有的汉字都被默认成宋代就有的、方方正正、横平竖直的宋体。最近方正把徐静蕾(blog)手写的7000多个字做成了一套“方正静蕾简体”字库,可以像楷体、仿宋一样用于写文件、聊天、写博客,但这款明星字库竟然引起网友抗议。(5月10日《青年周末》)

  有网友说徐静蕾出字库是在祸害中华文化,因为她的字,与王羲之、欧阳修、颜真卿、柳公权的字相比,纯粹不在一个档次。我想这位网友可能有些误会,徐静蕾的字库中,只是一些个性化字体而已,而王羲之、欧阳修、颜真卿、柳公权等人,却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书法家,其写出的字,当属书法艺术作品。这位网友就把徐静蕾出的一套字体误会成了一套书法作品。实际上,个性化字体和书法作品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对于前者,只要会写字的人都能够办到,然而后者却是大有讲究。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它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而发展。它是指用毛笔或者硬笔,依据我国汉字造型的特点,通过艺术构思,调动艺术手法而形成的,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在科技还不太发达的社会时期,人们大都用手写的方式来写字,这于无形中,为书法艺术的繁荣昌盛打下了基础。至少可以这样来理解,用手写字的人多了,书法艺术作品产生的概率自然就大得多。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了钢笔,用毛笔的人就少了;现在有了电脑,连用钢笔写字的人也突然少了下去。以前逢年过节,许多农村家庭都会用毛笔写上几幅对联贴到门上,而如今,连对联都是用电脑制作,要什么字体有什么字体。所以说,随着科技发展速度加快,中国的书法艺术也逞现出了逐渐流失的趋势。

  当前活跃在中国书法界的老书法家们,大都是从“没有电脑”的年代走过来的。他们今天成就的取得,与当年坚持用手写字是分不开的。不得不承认,比起这一批老书法家来,我国书法界的后起之秀们正在逐年减少。日益庞大的“键盘族”,正预示着我们手写兴趣的转移和手写能力的降低,这其实也是对我国书法艺术的继承和发扬敲响了警钟。

  笔者以为,“静蕾字库”的适时出现,将对唤回人们手写意识,挽救中国书法艺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到徐静蕾的字库中去看过,她的字,绝对能够让大半个中国的人汗颜。况且,八千多万的博客点击率能够充分说明,徐静蕾的“静蕾字库”,将对人们的书写习惯掀起一股巨大的冲击。而方正选择明星的影响力来做文章,在当前个性时代的大背景下,也绝对是明智之举。

  徐静蕾在博客中说,我们国家是汉字的发源地,但是日本的汉字字库中个性化字体有八百多种,我们呢,只有两三百种,是不是应该汗颜?这句话,的确应当引起我们的警觉了。笔者希望,“静蕾字库”能够使更多的人坚持拿起笔来。因为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够永葆书法艺术大国的美誉!(本文有修改)

您可能会对以下新闻感兴趣:

上一篇文章:评论:静蕾字库个性难换金钱
下一篇文章:评论:“静蕾体”字库与书法何干?

演员徐静蕾

徐静蕾
分享到:

热门电视剧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