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民原名濮思荀 濮存昕接过爸爸班:我比他俗

苏民原名濮思荀 濮存昕接过爸爸班:我比他俗

苏民原名濮思荀 濮存昕接过爸爸班:我比他俗

  提到苏民,也许除了老一辈对话剧熟悉的人,现在没有多少人能罗列出他曾经辉煌的作品了;但一说濮存昕,几乎是路人皆知。

  很多人不知道,这两个似乎毫不相关的名字,却是一对真正的父子———苏民原名濮思荀,因为是江苏人而改名叫苏民;而我们通常念的“濮”(Pǔ)这个姓,其实应该念第二声(Pú)。

  我们多么想当然地误读了一些人和事,正如我们想当然地将4月24日至28日于上海演出的话剧《建筑大师》归入“沉闷无趣”这一类。

  濮存昕说:“如果你有一种想去弄懂的欲望,那你一定能够明白。”

  顶压力,接过父亲的班

  1952年,北京人艺成立,苏民便到剧院,成了人艺的第一代演员。1996年,他以70岁的高龄,在影片《鸦片战争》中出演道光皇帝。目前活跃在舞台和影视屏幕上的演员,如梁冠华、王姬、宋丹丹、徐帆、陈小艺、江珊等,都是他的学生。后来,他转型当导演,濮存昕主演的《李白》、《蔡文姬》均由苏民导演。

  为什么父子俩,用了不同的姓?濮存昕回答:“苏民是我父亲参加革命时就用的一个艺名,而我们的姓‘濮’,应该念第二声,还有个地名,叫做河南濮阳。”

  他成长于人艺大院,耳濡目染了人艺最辉煌时期的老一辈演员们的排练与演戏,这对他的一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小时候去人艺,最初都是为了去蹭洗澡,然后玩着玩着就到了后台,耳濡目染着像我父亲、蓝天野等很多老一辈艺术家的举手投足,让我渐渐爱上了演员这一行当。”

  后来,他也当了一名演员。只是,由于父亲的关系,濮存昕一开始顶着太多的压力:“我最最开心的,也是最最希望的,是能在演完一部剧之后听到前辈老师们的一句称赞或者是鼓励。这个可能与我的经历有关,我第一次在人艺担纲演出,是从我原来的剧团借调来的。在那个年代,人艺人才济济,居然要从外面的院团借那么个年轻演员,是很难想象的一个事情。很多人都在背后议论,说因为是苏民的儿子,我那个时候就憋着一口子气,一定要演好。那个压力,你想想看,多大啊。”

  而在1989年北京人艺第二版《雷雨》中,濮存昕甚至接过父亲的班,饰演第二代周萍。父子的事业,通过“周萍”这个角色薪火相传。

  有代沟,女儿爱周杰伦

  顶着压力,濮存昕走出了父亲的阴影。他不再是“苏民的儿子”。在市场的冲击下,他拍影视剧,也做广告代言,和沉浸于艺术世界中的上一辈艺术家,包括父亲,截然不同。

  采访时,濮存昕在桌子上搁了一个手机,赫然便是他代言的那款。听得记者提起,他哈哈一笑:“我和我父亲不一样。苏民的基因变成他的儿子,但我不是苏民,我还有我母亲的基因呢。我是该赚钱赚钱,比我爸强多了———我爸一辈子没在商店里买东西的经验,真的。我就俗多了,还拍广告,拿个手机在电视里露露脸就赚钱。不过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一定是试用之后才能为它说话。此外,我还有感兴趣的事情,为了这感兴趣的事,我愿意把拍广告赚来的钱搭进去,比如慈善事业。”

  至于和下一代的交流,他和所有父母一样难免与孩子存在代沟:“女儿喜欢听周杰伦的歌,这我没办法接受,但我能理解,因为我自己小时候也不乖,在人艺大院里疯玩……”至于让女儿继承父亲与爷爷“演艺世家”的事业这个想法,他更是想都不想:“她的性格和我不同,不喜欢抛头露面,现在看来基本上是没这个可能了……”

  家庭问题是濮存昕的“禁区”,除了父亲,他几乎不公开谈论其他家庭成员,把妻子和女儿紧紧地保护起来:“我又不是什么娱乐人物,这一切和家里人无关。”记者只知道,他的妻子身体一直不好,眼睛也不行,经常头疼,有一次去巴黎,她甚至头疼到没法闲逛。因此,只要在北京,濮存昕总是尽量早回家陪太太。

  有欲望,一定能够看懂

  在《建筑大师》中,他饰演的建筑大师索尔尼斯是一个因功成名就而心灵空虚、对后辈充满敌意的中年人。问他这个人物和自己的相似程度,他连忙摆摆手:“我离索尔尼斯很远……”

  有人说,这是一部很难懂的戏,对此,濮存昕说:“如果你有一种想去弄懂的欲望就一定能够看懂。可能这出戏的表达方式和过去大家所接触到的话剧有些许不同,但是舞台不仅仅需要热闹的喜剧、闹剧,也需要一些让我们看了以后能得到一点思考的正剧。如果你带着这种心态就一定能够看懂。”

  他人眼中的濮存昕

  为了《建筑大师》的宣传,濮存昕“驾临”上海。接待了他两天的工作人员惊讶到脱口而出:“本来还以为他架子会比较大,没想到他连助理都没有!”

  [他细心]

  一次大家一起吃饭,濮存昕落座,张口就问:“大导(《建筑大师》导演林兆华)来吗?”当得知林兆华稍后就来时,他吩咐服务员先上一盆西红柿、一盆黄瓜,这是林兆华最爱的两样菜。

  [他贪吃]

  由于他演的是一名建筑大师,舞台形象不能胖,因此濮存昕一到上海就表示要开始控制饮食。然而,在记者会之后的晚餐餐桌上,他吃了好一会之后才想起来:“刚还说减肥,现在又吃多了……没办法,上海的东西还真好吃。”

  [他“装嫩”]

  在上海两天时间里,闲来无事的时候濮存昕不是在房间里看体育节目,就是一个人晃荡着上大马路逛街去了。碰到工作人员尊称他“濮老师”,他还不高兴:“老师?我有那么老吗?我的戏剧生命才刚开始,我才刚活明白呢。”———在北京,圈内人都叫他“濮哥”。□晨报记者朱美虹

您可能会对以下新闻感兴趣:

上一篇文章:图文:用生命铸造话剧魂-濮存昕哈姆雷特
下一篇文章:图文:话剧百年纪念活动--濮存昕

演员濮存昕

濮存昕
分享到:

热门电视剧

精彩推荐